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进入冲刺期,打造中国开放新高地
随着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运作迈入全面准备阶段,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贸港即将从蓝图变为现实。
海南省目前正全力推进自贸港封关运作的软硬件准备工作。根据规划,海南将于2025年底前实现全岛封关运作,这将成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里程碑。
01、 封关运作进入倒计时,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自2018年宣布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至今,海南自贸港建设已走过五年历程。目前,封关运作的各项工作已从“加快推动”进入实质性准备阶段。
硬件设施方面,海南全省规划建设的18个封关运作项目正稳步推进。其中,海口美兰机场、三亚凤凰机场、洋浦港等口岸的升级改造工程取得显著进展,“二线”口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软件配套上,以“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为核心的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已初步建立。已经落地的政策包括三张“零关税”清单、两个15%所得税优惠政策等,为全岛封关运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02、 封关运作的核心内涵与模式创新
封关运作是指在海南自贸港全岛建成一个由海关监管的特殊区域。在这一特殊区域内,将实行 “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 的货物进出境管理制度。
“一线放开”指海南自贸港与境外之间,货物、物品可以自由进出,海关依法进行监管;“二线管住”指海南自贸港与内地之间设立监管环节,防止走私等违法行为;“岛内自由”指货物在海南岛内不设存储期限,可自由选择存放地点。
这种制度设计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03、 政策红利逐步释放,市场主体积极响应
截至目前,海南自贸港已有180多项政策文件落地实施,政策红利逐步释放。“零关税”清单受益面持续扩大,企业进口自用生产设备、原辅料和交通工具享受税收减免。
所得税优惠政策吸引各类市场主体踊跃响应。截至目前,海南经营主体增速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列,实际利用外资规模稳步增长。
封关运作后,海南将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 “境内关外”特殊区域。届时,岛内将进一步简化税制,启动销售税改革,降低企业和个人税负。
04 、法治保障日益完善,构建自贸港制度体系
202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颁布实施,为封关运作提供了国家层面的法律保障。该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自贸港的管理体制、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
海南省还同步制定了配套法规,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社会信用条例、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等多项法规,构建起自贸港法治建设的“四梁八柱”。
与此同时,海南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投入运行,构建起近海、岸线、岛内三道防控圈,为封关运作后实施高效精准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05 、封关运作的深远影响与未来展望
封关运作后的海南将成为中国最高水平的开放平台,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对企业和投资者而言,将享受更加自由便利的贸易投资环境、更具竞争力的税收政策和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对普通消费者而言,将有机会以更低成本接触到更多优质的进口商品和服务。
对海南本地经济而言,封关运作将推动其与全球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吸引更多国际资本、人才和技术聚集,加快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推动海南成为中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开放门户。
随着2025年底目标时间临近,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准备工作进入最后阶段。这一重大举措将彰显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为全球经贸合作注入新动能。
封关运作不仅关乎海南自身发展,更是中国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战略举措,其进展和成效备受国内外瞩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