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灯塔”波士顿动力陨落 从顶流到过气网红

2025-10-24 09:13 12131


波士顿动力这家公司,确实经历了一段引人深思的旅程。它曾凭借令人惊叹的机器人视频成为技术领域的“顶流”,但也逐渐面临商业化困境和外界对其“过气”的质疑。下面这个表格能帮你快速了解其发展中的几个关键矛盾点。

矛盾维度

“顶流”的高光时刻

“陨落”的现实挑战

技术表现

Atlas后空翻、跑酷,展示顶尖运动控制能力

技术炫技成分大于实用价值,像研究项目而非可大规模销售的产品

商业路径

Spot机器狗于2019年正式商业化销售,迈出重要一步

产品售价高昂(Spot约7.45万美元),销量有限(开售半年约售出400台),难以规模化

公司归属

背靠现代汽车集团,获得资金与产业协同支持

7年内三度易主(谷歌→软银→现代),反映其商业模式长期未被资本市场看好

为何看似“陨落”

波士顿动力给人的“陨落”感,主要源于其顶尖技术与商业应用之间的巨大落差

  1. 技术与市场的错位:波士顿动力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如液压驱动、复杂地形动态规划)确实卓越,能完成跑酷、后空翻等高难度动作。但其高昂的成本(例如Atlas售价曾高达200万美元)和有限的续航能力(早期产品续航约90分钟)使其难以满足大多数工业场景对性价比和长时间稳定作业的硬性要求。对于许多企业用户而言,完成特定任务(如巡检、搬运)有更具性价比的专用方案可选,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显得“性能过剩”而“实用性不足”。

  2. 商业化的迟缓与摇摆:公司长期以来更像一个受资金雄厚母公司支持的研究实验室,专注于技术突破,而非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品化。尽管后来推出了Spot以及专为仓库设计的Stretch等旨在创收的产品,但商业化进程相对缓慢,其核心商业模式似乎始终未能真正清晰并实现大规模盈利。

转型与新叙事

尽管面临挑战,但简单地断定波士顿动力已经“陨落”可能为时过早。在被现代汽车收购后,它正在积极寻求改变。

  • 拥抱电驱,贴近实用:2024年,波士顿动力发布了全新的全电动Atlas人形机器人,告别了之前的液压驱动。这一转变旨在让机器人动作更流畅、更安静,并可能有助于降低成本和维护复杂度,使其更适应制造业、物流等工业环境。

  • 聚焦行业,寻求落地:现在的波士顿动力更强调机器人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具体应用。例如,Spot机器人已在现代汽车的工厂中进行测试或应用,并作为移动传感平台用于数据采集和巡检。同时,公司与丰田研究所等机构的合作,也显示了其希望通过结合大型AI模型,提升机器人的实际任务执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