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考虑对外国药品价格展开新一轮关税调查
特朗普政府正考虑依据《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款,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药品定价政策启动调查,其核心目标是试图迫使其他国家为药品支付与美国市场相近的高价格。此举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引发新的关税行动,进一步加剧全球贸易紧张局势。
下表概括了此次潜在行动的核心要素:
| 关键方面 | 具体内容 | 
|---|---|
| 政策工具 | 《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款 | 
| 核心目标 | 扭转特朗普政府所称的“全球搭便车”现象,迫使外国提高药价至与美国相近水平 | 
| 直接背景 | 继9月底宣布对进口品牌药征收100%关税(对在美设厂企业给予豁免)后的后续动作 | 
| 潜在措施 | 可能针对药品及相关产品加征新关税或实施其他贸易限制 | 
| 主要反对声音 | 欧洲制药行业强烈反对,警告将扰乱供应链、推高成本、加剧药品短缺 | 
调查的动机与背景
- 
“全球搭便车”论调:特朗普政府长期批评许多国家的公共医疗系统通过集中议价,使得药品价格远低于美国市场。美国政府将这种现象称为“全球免费搭乘美国医药创新的便车”,认为这导致美国患者和医保系统不公平地承担了全球新药研发的绝大部分成本。 
- 
政策延续性:此次301调查并非孤立行动。就在上个月,特朗普已宣布自10月1日起对进口的所有品牌或专利药品征收100%的关税,但同时规定,如果制药公司在美国境内已开工建设或正在建设新的生产厂房,则可获得豁免。仿制药被排除在此次关税之外。此次新的调查可以看作是这一强硬贸易策略的延续和深化。 
- 
药企的复杂立场:与通常反对关税不同,部分大型制药企业对此表示支持。例如,艾伯维(AbbVie)首席执行官公开表示,301条款是应对“国际不公平定价”的有效工具,认为单靠企业无法改变定价格局,需要政府通过贸易手段施压。这反映出一些药企希望借助政府力量打开海外市场更高定价空间的诉求。 
潜在影响与挑战
- 
加剧贸易摩擦:若调查最终导致新的关税措施,将显著加剧美国与欧盟等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紧张关系。欧洲制药行业已表达强烈不满,德国和瑞士的行业协会均警告此举将严重打击欧洲制药中心地位,并扰乱全球药品供应链。 
- 
美国本土药价与供应风险:尽管特朗普政府宣称其目标是降低美国药价,但批评者认为,对进口药加征关税很可能导致美国本土药品成本上升,甚至加剧某些药物的短缺现象。尤其是一些由小型企业生产的、缺乏替代品的小众药品,其供应可能面临中断风险。 
- 
执行难度巨大:分析师指出,即便实施关税,对美国药企也仅是“边际利好”,关键在于美国政府能否真正迫使外国政府改变其根深蒂固的医保定价体系。像加拿大、德国等国的药品价格是由其国内医保体系和法规决定的,美国政府很难从外部强行改变。 
政策前景分析
这项301调查更多被视为特朗普惯用的谈判施压工具。整个过程可能耗时数月,最终未必会走向全面加征关税,而是作为一种筹码,为美国药企争取更有利的海外市场条件,例如换取其他国家在采购或市场准入上做出让步。下一步需要关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是否会正式发布调查公告,以及首批被列入调查范围的国家名单。
